最新最快的网络传输解决方案

发布人:贝为科技 发布日期:2024-05-10

在数字中国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0远景目标的指引下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、国务院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和四部委联合印发的《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》,指明了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数字经济体系,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等发展方向。

全光网络(All Optical Network, AON)是一种先进的网络架构,其中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完全在光域中完成,仅在进入或离开网络时才需要光电转换。这意味着数据以光信号的形式在网络中传输,无需经过电信号处理,从而极大提高了传输速度和带宽容量。全光网络利用波分复用(WDM)、光交叉连接(OXC)、光分插复用(OADM)等技术来实现光信号的高效传输和灵活管理。这种网络设计减少了信号处理的环节,降低了延迟,提高了网络的透明性和可扩展性,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互连、长途骨干网和未来高速通信系统。

IPv6+则是基于IPv6协议的增强与扩展概念,旨在为下一代互联网提供更智能、更安全、更灵活的服务能力。IPv6+不仅仅是一个协议的简单升级,而是集合了一系列技术和功能,如Segment Routing IPv6 (SRv6)、网络切片、随流检测(Flow Monitoring)、增强的拥塞控制等,来实现更低时延、更大带宽、更高可靠性和安全性。其中,SRv6是IPv6+的核心技术之一,它允许在IPv6报头中嵌入指令,实现灵活的路径编程和业务编排,这对于实现自动化、可编程的网络架构至关重要,特别是在支持5G、云计算、物联网以及未来智能算力网络中发挥关键作用。

综上所述,全光网络和IPv6+分别从网络的物理层和网络协议层出发,共同促进未来网络的高性能、高效率和智能化发展。全光网络提供了底层的大带宽、低延迟的物理传输基础,而IPv6+则在协议层面引入了更多智能化、灵活性和服务质量保障的功能,两者结合为智能算力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兴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撑。

IPV6+

产生背景

5G、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飞速发展,使得网络规模急剧扩大、网络复杂度不断增加、业务种类愈加丰富、智能化需求与日俱增,网络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。

第一代网络层协议IPv4地址空间不足,无法满足万物互联的需求。第二代网络层协议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,互联网协议版本6)采用128位的IPv6地址,可以提供超过3.4×10^38个地址,为互联网和物联网提供更加广泛的连接,是万物互联的基础。但在新业务蓬勃发展的形势下,仅仅实现万物互联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考虑业务差异化、运维智能化等需求。

为此,IPv6+应运而生。IPv6+IPv6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创新,如SRv6、网络切片、随流检测(iFIT)、新型组播(BIER)、业务链(SRv6 SFC)、确定性网络(DetNet)和应用感知网络(APN6)等网络技术创新,并增加了智能识别与控制。

IPv6+是面向5G和云时代的智能IP技术,具有可编程路径、快速业务发放、自动化运维、质量可视化、SLA保障和应用感知等特点。IPv6+将万物互联提升到了万物智联,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。

图1 IPv6+发展

20231123_9983776_x_Img_x_png_0_1970709_30005_0[1].png

2  技术价值

IPv6+不仅具有IPv6协议的地址空间巨大、扩展灵活等特点,还在如下几个方面提升了IP网络的能力。

图2 IPv6+技术优势

20231123_9983777_x_Img_x_png_1_1970709_30005_0[1].png

3  技术发展阶段

IPv6+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。

图3 IPv6+技术发展阶段

20231123_9983887_x_Img_x_png_2_1970709_30005_0[1].png

目前,H3C已基本实现IPv6+1.0IPv6+2.0IPv6+3.0,并紧密关注IPv6+技术发展趋势,持续演进。借助于IPv6+技术,H3C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未来网络技术的挑战,确保网络通信的高效、安全和顺畅。同时,H3C将继续致力于研发和推广IPv6+技术,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,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。

全光网络概述

1.1  全光网络产生背景

网络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数字经济的发展,目前全光网络已逐渐普及。全光网络使用光信号完成网络通信的所有功能,在网络内部没有光电转换的障碍,且无须面对电子器件处理信息速率难以提高的困难,因而和传统的铜缆网络相比,全光网络性能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。此外,铜缆还有传输性能弱、成本高、布线复杂等缺点,铜缆网络已逐渐不能承载各种新型网络应用(例如物联网、云服务、Wi-Fi 6等)带来的业务流量。

过去十多年来,“光进铜退”工程在逐步推动铜缆网络的淘汰。各级部门对全光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。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印发的《“双千兆”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中,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,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“双千兆”网络基础设施,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“千兆到户”能力。“双千兆”即千兆光网和5G网络,全光网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。

1.2  全光网络的应用场景

全光网络应用场景较为广泛,可用于智慧校园、智慧医院、酒店、以及通用园区等业务。

·     智慧校园:科研业务、教学业务。

·     智慧医院:支撑HIS、EMR、LIS、PACS、RIS、远程医疗等医疗业务系统。

·     智慧酒店:一房多业务,宽带、WIFI、电视、电话多网合一。

·     通用园区应用:整网漫游、安全隔离、Portal认证、运营计费等。

1.3  全光网络技术优势

1. 传输性能强

全光网络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,光纤有传输距离远、速率高、衰减少、抗干扰能力强、生命周期长等特点,是提高网速的理想材质。

·     光纤传输距离远,可以轻松覆盖较大的范围。五类网线和六类网线的传输距离一般为100米以内,而万兆光模块铺设单模光纤可以达到80km的传输距离

·     光纤的传输损耗非常低,被广泛用于较长距离和远程骨干网。例如,当距离为100米时,光纤信号损耗仅为原始信号强度的3%,而相同距离6A类铜缆网线的信号损耗大约为其原始信号强度的94%。铜缆的传输损耗也会随着信号频率的提高而迅速增加。

·     光纤传输速率高,单波传输速率可达1Tbps以上,是六类网线(1Gbps)的1000倍以上。

·     光纤的抗干扰能力强,安全性更高。而普通的网线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较大。

·     光纤的生命周期长,一般可以使用30年无需更换,使用寿命是普通网线的3-4倍。

2. 网络结构简单可维护性强

传统网络结构复杂,往往存在多张网并存的情况。普通的铜缆传输性能差,每百米就要增加网络设备,同时还需要增加弱电机房、空调等,这导致网络结构复杂、后期难管理。

全光网络结构简单,光纤可以传输不同速率和协议的数据,轻松实现多网合一,同时承载视频、数据、无线、语音等多种业务。光纤传输距离远、覆盖范围大,可以减少中继设备、弱电机房、空调的使用。在后期维护时,全光网络支持统一管理和监控,故障排查简单,故障设备支持一键替换。支持光链路、光模块故障诊断和光模块生命周期预测,可及时预测和处理光模块故障,方便后期管理和维护。

3. 方便部署和升级扩展

传统网络部署复杂、上线周期长。各种厂家、型号、有线和无线设备,以及不同粗细、重量、传输距离的线缆导致部署和维护的成本都很高。随着网络流量的增长,部分线缆可能会因为带宽不足而需要频繁升级换代。

全光网络部署简单,所有设备即插即用,可以实现全自动化上线。光纤的传输带宽大、价格低廉、单位体积仅为网线的五分之一,部署成本低。光纤的使用周期长,一次线路改造即可承载未来近30年的网络带宽需求。未来网络升级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线缆的更换,可能只需要更换更高接口速率的板卡,甚至只需要更换光模块就可以实现网络升级。

2  H3C全光网络方案

面对全光网络的发展趋势,H3C有四种解决方案,分别是以太全光组网方案、基于EPON(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,以太网无源光网络)技术的POL(Passive Optical LAN,无源光局域网)全光组网方案、PON+以太全光网组合方案、和基于GPON(Gigabit-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,吉比特无源光网络)技术的POL全光组网方案。这些方案均提供高带宽、低时延、易维护、易扩展的全光网络,以简单的组网架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,并支持未来网络的进一步升级。

以太全光组网方案和POL全光组网方案各有优势,而PON+以太全光网组合方案则实现了以太网交换机和PON设备的融合组网,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灵活地部署。以上四种解决方案均能够为客户带来巨大的价值,满足各种业务对高带宽、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要求。

2.1  以太全光组网方案

图1 以太全光典型组网

20211129_6367392_x_Img_x_png_0_1496343_30005_0[1].png

全光口交换机典型组网如图1所示,针对教室、办公室、宿舍酒店房间、厂房车间等使用场景,该方案提供高带宽、低时延的网络接入服务。在该组网中:

·     通过部署SDN一体机实现全光网络的统一管理。在汇聚以太网全光设备上旁挂鹰视扫描插卡,可以通过信息中心统一查看网络运维情况和终端接入情况,实现统一运维。通过统一运维,可以智能诊断故障、分析链路质量、预测光模块生命周期等,有效地提升网络质量。

·     通过部署全光汇聚以太网交换机,上行带宽可达到10G/40G/100G,满足教学等场景对上行带宽的要求。

·     接入侧可以部署全光设备和光口AP,实现无线网络接入。

·    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同时部署以太网电交换机,实现光电终端混合接入。

·     接入层交换机和AP集中供电,安全可靠,在宿舍等场景下可实现断电不断网。

如图2所示,在某校园宿舍楼中,针对人员密集、网络资源不足的现状,需要部署全光网络,而宿舍楼存在弱电井空间有限、供电功率有限、部分楼体超长、桥架空间紧张等问题。通过部署一台集中供电设备,可以为一栋楼的全光交换机和AP供电,实现全光AP入室,集中供电。

图2 以太全光网络集中供电示意图

20211129_6367393_x_Img_x_png_1_1496343_30005_0[1].png






fixed 无